再用韵奉酬

方岳方岳 〔宋代〕

灞桥洗将冰霜面,拂略潮红笑向春。
莫作野桃看过了,烦诗说似武陵人。

中原民谣·归德府

周麟之周麟之 〔宋代〕

归德府,四时坡池抱重阻。
阏伯之墟旧宋州,心为大火占星土。
昔我艺祖龙潜初,授銊此地开炎图。
录裳拜野休运启,王气郁郁云扶舆。
真人当天朝万宇,北望帝城天尺五。
舟车辐辏川涂交,尽说南京比三辅。
中兴天子膺赤符,又临此地登鸾车。
版图一失故地隔,坐使神州论虏区。
金杏园边春色早,连阡粟麦濉河道。
景物依然似昔时,只恨居民戴胡情。
民言我宋瀦仁深,况此旧名归德军。
於今府号袭前躅,不日中源当自复。

吊辨才二首

周文璞周文璞 〔宋代〕

坡使参寥滴奠茶,定将老泪湿烟霞。
谁知走入灵山队,又对闲人说法华。

踏莎行•将游岭南却寄

彭孙遹彭孙遹 〔清代〕

荔子香寒,珠官色冷,绿溪雨暗桄榔影。枉将泪眼望南云,梦魂不渡梅花岭。

翠羽双飞,素馨千顷。此方仍是繁华境。仙梅开日是来时,一枝归把相思赠。

送令狐宪周度支知秀州

梅尧臣梅尧臣 〔宋代〕

鬓丝不是吴蚕吐,未到吴中已成缕。
清肠无茧自能生,穷愁便织连今古。
论兵说剑三十秋,乃知功名难强取。
往往横遭年少轻,好在驱车海边去。
海边郡民迎太守,黍作壶浆牛作脯。
剩持盐豉煮紫莼,卵色椀宽光欲舞。
试寻陆机旧时迹,画舟乌榜穿平浦。
秋草宅荒闻杜鹃,应暂徘徊解腰组。

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

叶适叶适 〔宋代〕

华君官五世,人物朴而重。
穷经不辞难,著论何其勇。
编排过百帙,装庋高一冢。
见闻颇惊讪,吟玩自欣悚。
余本空疎人,盛刺勤远捧。
津般俾之读,涉岸沧溟汹。
惟知畏浩博,敢复议烦冗。
芄兰恨柔蔓,栎社嫌拥肿。
谁令独管吹,而为众竿恐。
杨墨岐路迷,服郑丘林拱。
西邻黄策子,简要获天宠。
君兮幸持归,卧看云生垅。
注释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崔元翰崔元翰 〔唐代〕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癸丑二月重到汝阴寄子瞻二首

苏辙苏辙 〔宋代〕

忆赴钱塘九月秋,同来颍尾一扁舟。
退居尚有三师在,好事须为十日留。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
重来东阁皆尘土,泪滴春风自不收。
百顷西湖十里源,近依城郭带川原。
古台駊騀先临水,野寺参差半掩门。
远泛便成终日醉,幽寻不尽数家园。
钱塘未到能先说,更着青山两岸屯。

解剡孝嘉道中答溪民群来遮轿问新知县如何二

陈著陈著 〔宋代〕

水浅山深土半沙,刀耕火种做生涯。
今年水旱那堪说,存得妻儿能几家。

寄印老并招壁公

吴则礼吴则礼 〔宋代〕

半生阿印奇,不作俗子见。
罢说北固禅,去吃长芦饭。
堂中壁道人,大是一好汉。
遣意有或来,谁云可招唤。

伤逝三首

赵文赵文 〔宋代〕

昨日相扶尚自存,今朝痛哭奠清尊。
如何一夜音容隔,便有纷纷说梦魂。

颂古三十八首

释慧方释慧方 〔宋代〕

滔滔无问说,只为太亲切。
有谁曾共闻,山河齐漏泄。

无心颂

张伯端张伯端 〔宋代〕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
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
不曾利人,亦不私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
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间所能,百无一会。
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打睡,觉则行履。
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量,何忧何喜。
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凡生荣辱,逆旅而已。
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
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
不趣静室,不远闹市。
不说人非,不夸己是。
不厚尊崇,不薄贱稚。
亲爱冤仇,大小内外。
哀乐得丧,钦侮险易。
心无两睹,坦然一揆。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感而后应,迫而后起。
不畏锋刀,焉怕虎兕。
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眼不就色,声不来耳。
凡所有相,皆属妄伪。
男女形声,悉非定体。
体相无心,不染不碍。
自在逍遥,物莫能累。
妙觉光圆,映彻表里。
包裹六极,无有遐迩。
光兮非光,如月在水。
取舍既难,复何比拟。
了兹妙用,迥然超彼。
或问所宗,此而已矣。

阅韩伯修集示其子二首

赵蕃赵蕃 〔宋代〕

吏部名高世所尊,一传曾说误金根。
陵阳父子风流胜,政似苏家擅蜀门。

吕氏六桂堂

戴表元戴表元 〔宋代〕

年少奔驰有底忙,棘闱兰署梦茫茫。
白头鞍马风沙裹,听说燕山六桂堂。

乙酉岁暮有感三绝

洪咨夔洪咨夔 〔宋代〕

精神收召入腔来,水色山光面目开。
可惜行窝新失伴,雪晴未忍说寻梅。

因客说秋秫水伤复用前韵

陈傅良陈傅良 〔宋代〕

风鲙不须盐豉好,霜螯须著酒船深。无由种秫求旁舍,旁舍秋螟已蠹心。

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

仲并仲并 〔宋代〕

住家却学浮家样,横截江湖叠浪中。
漫说三高无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风。
长林蒙雾行平远,层榭攀云语半空。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赠野逸

周弼周弼 〔宋代〕

悠悠行路雪侵头,拟出重关洗弊裘。
堤上忽逢憔悴客,背花停酒说通州。

誓节马驿读龙溪诗

喻良能喻良能 〔宋代〕

博山一穗爇沉薰,寄傲胡床笑此身。
马队也知非讲肆,聊从开府乞清新。

白话版《周礼》

白话版《周礼》 | 《周礼》是儒家经典,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今从其思想内容分析,则说明儒家思想发展到战国后期,融合道、法、阴阳等家思想,与春秋孔子时思想发生极大变化。《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大至天下九州,天文历象;小至沟洫道路,草木虫鱼。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各种名物、典章、制度,无所不包。堪称为上古文化史之宝库。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著 | 春秋 | 汉司空掾任城樊何休序

尚书正义

孔安国著 | 尚书 |《尚书》序《释文》:“此孔氏所作,述《尚书》起之时代,并叙为注之由。故相承讲之,今依旧为音。”[疏]正义曰:道本冲寂,非有名言。既形以道生,物由名举,则凡诸经史,因物立名。

中论

徐干著|语录|徐干(171-217),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学,潜心典籍。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

大学章句

孔子著|小学|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周易参同契

魏伯阳 著 | 道家|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

易传

佚名著 | 小学|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

孟子字义疏证

戴东原 著 | 四书 | 从考证训诂而阐发“理”、“天道”、“性”、“才”、“道”、“仁义礼智”、“诚”、“权”等哲学范畴的根本意义,故名曰“字义疏证”,以反对“宋以来儒书之言”。全书分上、中、下3卷。书末附戴东原答彭进士书及彭绍什与戴东原书。

韩诗外传

韩婴 著 | 西汉初年记述前代史实、传闻的著作。作者韩婴,生卒年不详。燕人。汉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武帝时曾与大儒辩论于朝廷。他是汉初传《诗》三家之一的《博士》创始人,也授《易》,传授地区主要在燕、赵间。

子夏易传

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末晋国温(今河南温县)人,孔子学生,为莒父宰。孔子死后,到魏国讲学,主张国君要学习《春秋》

周易注

王弼 著 | 小学 |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本而流传于世。

周易略例

王弼 著 | 易经 | 魏·王弼著唐·邢璹注《周易略例》,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的著作。为王弼总论《周易》主要思想的一组论文,共7篇。

后汉书

范烨 著 |《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白话版《三国志》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南齐书

萧子显 著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白话版《梁书》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 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魏书

魏收 著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白话版《魏书》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

周书

令狐德棻等 著 |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

故事
作文
© 2023 孔孟诗词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admin@admin.com | 苏ICP备88888888号-1 | 备苏公安网备00000000000000号